音樂推薦 2022-07-01

P.K.14 是比萬青更重要的樂隊。

為什麼要在7月1這日子介紹來自南京的樂隊,並且是一張舊專輯?因為曾經為大眾搖滾指標的Supper Moment、代表17歲嘅二汶都寫歌慶祝的時候,這張《誰誰誰和誰誰誰》記載的情緒更適合遺留下來的人,更甚的是,對於傷口的處理,中國有氣節的樂隊青年們可是前輩,他們種下的種子開出怎樣的花朵,可以開到我們的文化眼界。

P.K.14,即是Public Kingdom for Teens,顧名思義就是為年青人寫歌。《誰誰誰和誰誰誰》是他們的第二張專輯,發行於2004年,相較於第一張《上樓就往左拐》的粗糙晦暗風格,這張音色已經相當明亮及旋律化,但Post Punk的取向及主音楊海崧頭痛式的唱法,對不少人都是難以入耳的音樂。但正正是這種「不取悅」的處理,彰顯了樂隊的個性——失落的年青人。

楊海崧讚譽有加的歌詞一直都是圈中人細味尋究的地方,他歌唱中指涉的所有人和事都是缺失的,每首歌都有故事,可偏偏你會看不到角色的面孔、發生的事,重要的事往往被空白掉。但聽眾會知道他並非無病呻吟,而是人所共知的中心部分被處理的結果,這種失語卻產生出有癢不能搔那種難耐的詩意。每張作品同時觸及慘淡過去與預警未來兩個世界,絕對是中國最高質素的樂隊。

官式洗刷太平地,敗者的聲音會不存在般的被抹去,歌舞昇平的另一邊是這些不被提起的面孔、那些失去名字的誰誰誰和誰誰誰。「他們宣稱下一次繁榮/將會是幸福的開始/這是我昨天在收音機里聽到的聲音/我還在深夜的街頭聽到另一種聲音/真正年輕的聲音卻唱著悲傷的歌曲。」〈聲音〉

圖/文:梅迪斯

延伸閱讀/聆聽:

《誰誰誰和誰誰誰》全碟試聽: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playlist...

如果我們能談論P.K.14,以及那些音樂政治寓言
https://opinion.udn.com/opinion/story/8490/3435970